#我与汽车的日常#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,那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下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原贴博主问为什么理想L8/9和L7的机盖和翼子板之间的缝隙不一样?
这个和碰撞法规没有关系,而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,行内叫“砸灯”设计吧。
大家都知道,当机舱盖包覆在车灯之上时,如果很用力的向下砸机盖,机盖必然会往下一段距离,运动轨迹是先向下一点再回弹到设计位置,那么如果这个位置和车灯靠的很近,车灯就会出现裂痕甚至被砸碎。
在以往的做法中,我举例凯美瑞吧,日本车做的明显一点。他在车灯位置,机盖下方有一个明显的凹坑,这就是为“砸灯”做的避让设计。而在侧面的位置,由于他的开启法向是朝上的,不会造成钣金碰撞,就不需要再做这个避让。
而现在很多新车比如思域,他的开缝位置让开了车灯,并且整体法向是朝天的,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开缝很均匀,做的很美观,也不需要考虑砸灯的问题。
还有一种开法,就是蚌壳式开启,这种开法是从车灯到侧翼子板一整个开一圈,并且整个盖子和下面的灯,翼子板都处于需要避让的位置。所以大家就会发现整一根缝隙都是很粗的,这是没有办法的。DTS在这个位置必须很宽,才能做到零部件之间不碰撞挤压,做小了机盖砸下来,翼子板就废了。大家可以参考CC或者揽胜,揽胜已经尽可能的在减小缝隙了,但在这个位置,他依然无法回避。
回到理想L7和L8/9,L7就是我说的蚌壳式开法,只不过不是特别明显的蚌壳式,所以他的缝隙就必须得这么大,而L8/9就属于常规的开法,而且分缝位置比较朝天,他的分缝线自然就可以小很多。
这不是工艺问题,而是设计标准。设计的一些小细节,其实都有着很大的学问。开缝也是一种设计的艺术
有些博主说是碰撞法规行人保护的关系,这个还真没啥关系,不可能8/9能通过的法规设计,7就通不过啦
话说通过这个细微的设计,你们是不是更能分的清L7/8/9了
关键词: 有意思的
上一篇:邮箱号在哪找_邮箱号 环球精选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